百年湘电 驱动世界
劳模故事 | 吴亚君 勇攀高峰的“科技之星”
发稿时间:2024-06-07 18:00     浏览次数:756   来源:本网原创

       在电机事业部研究所,提起吴亚君,大家都赞不绝口:“这个斯斯文文的小伙子,在处理技术难题时格外地‘犟’!” 

 

       工作十二年来,吴亚君初心不变,在电机设计开发路上稳步向前进,从一名普通的电机设计员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主管设计师,为公司重点产品的开发洒下了辛勤的汗水。他参与的项目曾荣获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,他本人先后获得集团公司“青年岗位能手”“科技工作标兵”等十几项荣誉,今年他又荣获公司2021-2023年度劳动模范荣誉称号。

 图片18.png

       成功的背后是“N+1”次尝试

 

       2011年7月,吴亚君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来到湘电,担任交流电机中型10KV项目组设计员,师傅为了让这些新来的大学生适应工作,给了他们第一份任务,画最为常见的电机外形图。

 

       看似简单的任务,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却并不容易,从书本知识到实际应用之间的变化可不是那么容易跨越。

 

       吴亚君接到任务后一头扎进车间,从电机机座、转轴、轴承、冷却器等电机各个零部件开始,一边阅读图纸一边按照1:1的比例一笔一画开始搭建,从了解各个零部件在电机中的位置,到计算整个电机的尺寸链,再到深入理解各个零部件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。期间无数次的碰壁,无数次的重来,一张简简单单的外形图,他花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。

 

       这2个月,让他熟练掌握了CAD各个命令,能用最快的方式画出想要的图形,系统学习电机结构,全面了解事业部各类型号产品,完成了从学校理论知识到企业电机实物实践的过渡。

 

       经过这一次的“死磕”,他明白了:“失败“N”次不要紧,也许成功就在第“N+1”次后。”

 

       在交流电机中型项目组那段时间,他主要负责图纸设计工作,每天要完成大量的工号签注工作,这项工作需要查阅大量资料,很耗费时间和精力。吴亚君暗自琢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,在有限的计划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号。

 

       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归纳,吴亚君设计编制了工程资料单模板,还把高频率适用的底板图号、绝缘轴承图号等按规律统计好,形成了一个资料库。

 

       这个不起眼的小举动,让每签注一个工号差不多可以节约20分钟,在工号签注数量庞大的工作任务面前,省下的可不是一点点时间。

 

       除了埋头于图纸,吴亚君大部分时间就是“泡”在车间,了解车床、铣床、磨床等机床加工特点,了解线圈绕制工艺、冲片制造方法等所有电机生产制造的全过程。这些积累让他的设计方案不会成为“无根之木”脱离生产实际,有效避免生产制造过程频出难题。

 

       成功也许只要拐角转个弯

 

       在吴亚君看来,遇到技术难题永远不是绊脚石,而是成长道路上的阶梯,只要勇于挑战,就能攻克各种疑难杂症,攀登科技高峰。

 

       在200kA项目中,用户要求线圈总长不超过0.8米,这个要求已不是传统绕线涨型方法可以满足的。吴亚君为了啃下这个硬骨头,那段时间,每天在办公室及现场来回奔波,跟同事探讨解决方案,经过摸索,他创新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线圈绕制方案:线圈直线部分单层平铺,端部过渡为两层,腾出空间以加大端部拐弯角度,充分缩短端部距离,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同时,获得用户高度认可。

 

       今年,在新开发的40MW项目中,吴亚君承担了定子结构方案设计,他通过精确排列线圈端部并头方案,合理利用机座进风区间布置线圈端部引线,成功解决机座长度尺寸受限的难题,有效缩短轴承间距,提高转子刚度,降低转子设计制造的难度。

 

       繁重的工作之余,吴亚君非常注重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,积极撰写专利,他作为第一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定子铁心轭部水冷装置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, 完成1项团体标准编写和发表。

 

       奋斗的青春最美丽。对吴亚君来说,获得公司劳模荣誉,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。未来,他将一如既往地扎根一线,在传承中创新,将自己的生产经验和专业技术传递给身边的小伙伴们,和大家一起勠力研发、创新行业顶尖技术,做一群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的劳动者。